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2021年全国光伏行业立足碳达峰碳中和,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克服全球疫情反复、经济形势严峻、国际贸易壁垒等不利影响,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创新升级,行业运行整体向好,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宁海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宁海强化工业首位理念,大力实施365制造业培育、215强企梯队建设等产业革新工程,协同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主导产业升级做大,以产业大升级实现发展大跨越。目前,已有东方日升、旗滨集团、震裕科技等光储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在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及宁海经济开发区梅桥区块布局设点,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完善
本次合作不仅为中国能源企业深耕东欧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中塞深化绿色能源合作,推动中国中东欧绿色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尼科利奇强调,中塞是铁杆朋友和全面战略伙伴,协鑫能科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他充分肯定双方合作,并期待通过引入协鑫能科这样的优秀合作伙伴,助力塞方在绿色能源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2月8日,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能科)与塞尔维亚国家电力公司(以下简称EPS)举办可再生能源在线签约仪式。
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可再生能源布局,也是协鑫能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马科维奇表示,协鑫能科是EPS经过多方考察、慎重选择的合作伙伴。多晶硅价格上涨经中环、隆基依次传导到硅片、电池、组件环节,超过最终用户的承受限度。
2007年4月,中环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当价格战发生在新兴产业2020年7月,虎嗅《中国光伏:复活的军团》一文认为,两头在外已成过去,掌握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整个产业链的中国光伏军团无惧补贴退坡,将成为与高铁、5G一样在国际竞争中有显著领先优势的新兴产业。2021年11月30日,光伏巨头隆基股份(SH:601012)下调多款硅片报价,最大降幅达9.75%。定增中的世态炎凉中环股份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天津市电机工业局,牌子换了好几块,直到2000年才改制为国有独资中环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天津国资委。
结果只有两家买单,其中一家是母公司中环集团,另一家渤海股权投资隶属于天津国资委。鉴于盈亏平衡点为6.5万元/吨,当前多晶硅20万元/吨的出货价格有很大下降空间。
年初就已看出中环颓势的投资者一点不给面子。1997年半导体巨头也只能拿出8英寸晶圆,光伏能用到6英寸就不错了。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每年递增1.7个百分点。2012年6月,提出定增募集19亿预案,其中12.2亿拿来偿还银行贷款,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二是中环选择的最佳尺寸更大,产业化进程比小尺寸产品慢半拍。2021年Q4,光伏装机量大幅下降,最终仅完成年初目标80%。2020年,隆基折旧近16亿。中环股份在半导体、光伏两大领域拥有一流技术储备,亟需巨额资金加速规模扩张,否则将会错过风口。
中环已量产12英寸晶圆,是国内主要芯片生产商的供应商。十三五期间,中环半导体硅片销量年均复合增速为35.5%。
深耕60余年的半导体业务是中环的立身之本。混改是中环重获资本市场青睐的重要契机,改制红利的逻辑得到广泛认可。
由于多晶硅环节的内卷挤出成本高的玩家,而下游需求旺盛,2021年前三季度多晶硅价格暴涨,9月末达到21万元/吨。6个月后(即同年7月),证监会审核通过了中环股份定增申请。流水线在美国问世前,轿车售价高达5000美元,是财富的象征。到2005年,12英寸(300mm)占比20%,2020年达到70%一线。大规模更换设备不现实,隆基发自内心地喊出统一标准、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光伏行业高效、规范、健康发展。2021年4月19日,国家能源局提出风电、光伏发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GW以上,发电量占比到2025年达16.5%左右(比2020年高6.8个百分点)。
2022年底硅片(包括拉晶、切片)产能可能达到500GW,远超全球需求(预计2022年全球终端需求240GW,对应硅片需求310GW)。隆基投入巨资购入166硅片的生产设备,年末产能达42GW、一举超越中环(33GW)。
竞争对手们没有躺平,而是疯狂内卷。在技术、成本、良品率共同制约下,每个时期、每个段位的光伏硅片企业都有自己的最佳尺寸。
最终90亿额度被出价排在前23位的机构瓜分(发行价为45.27元),易方达(最高出价42.32元)、南方基金(最高出价43.88元)没有挤上车。硅片巨头之间的价格战引发广泛关注,被视为2022年产能过剩的前奏,隆基、中环、通威、晶澳、上机等个股全线下跌。
晶圆尺寸大,不仅能成倍提高芯片产出数量(8英寸88块、12英寸232块),更重要的是边缘芯片占比减少使成品率提高。天津国资做出艰难决定混改。#关于中环的手艺没有必要赘述#。看似较高对外依存度是健康的,反映出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应有的地位。
例如,截至2020年末,通威多晶硅成本36.3元/公斤,产能达到8万吨(在建产能15万吨)。经历几番曲折,中国光伏行业已经掌握了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整个产业链,从两头在外变成三七开全球产业链三成产能在外,中国光伏行业七成产品外销。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中环的主攻方向是8-12英寸集成电路抛光片。2021年Q4,下游需求骤降,多晶硅料价格回落,隆基、中环相继调降硅片价格。
2019年多晶硅产量34.2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60%。光伏业务掉队之后,资本市场参与中环再融资的热情逐步冷却。
最终,中国人寿等9家新老股东认购3480万股,募集净额34.6亿,11月资金到位。2015年隆基营收超过中环光伏业务并迅速拉开距离。现在言之凿凿地宣称182最佳,私地里布局210,三五年后新产能就位,再改口说210更佳,到那时,里子面子都输光。2020年,隆基光伏硅片出货58GW、年末产能达85GW;中环年末产能55GW,掉队的主要原因是对光伏硅片最佳尺寸的认识不同。
正因为如此,光伏平价上网才成为可能。12月2日,另一光伏巨头中环股份(SZ:002129)也下调了产品报价,最大降幅达12.48%。
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犹如多人绑腿跑,步调不可能完全一致,跑慢拖后腿、跑快的被拖后腿。2019年隆基单独推出M6尺寸(边长为166mm、面积2.74万平方毫米),比M2大12.2%。
歧路亡羊中环遭遇的世态炎凉与其光伏业务的沉浮息息相关。随着2022年新增产能陆续释放(2021年中国在建项目总产量约330万吨,对应1100GW硅片),多晶硅价格大概率回落,但旺盛的需求不会导致全行业亏损。